联系宏源
  • 电话:0373-3878302(吕Sir)
  • 传真:0373-3878301
  • 手机:15137380542
  • 客服QQ:1092327062
  • 邮箱:1092327062@qq.com
  • 地址:新乡市陈堡工业园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当前位置: > 凯时国际优质运营 >

长江航运七十年第二章昂首起步长江航运初步发展07

  20世纪50年代初,长江干线各大城市的港航单位创建公安保卫机构,接管旧的护航武装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。1950年3月,华中航政管理局保卫科成立;4月10日,更名为长江区航务局保卫科。1951年,改为长江航务管理局公安处,后更名为经济保卫处。1953年2月31日,成立“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公安局”,试行对长江港航各保卫组织的统一管理。6月10日,公安部《关于长江水上公安组织的领导关系的决定》明确:“为加强长江水上对敌斗争的统一领导,保障长江航运和水上居民安全,决定成立长江公安局。” 1954年7月15日,长江公安局撤销,在长航局内设立长江航运管理局公安局,统一领导长江航运企业内部保卫工作,业务上受公安部十局领导。下设长航重庆、上海分局公安处和汉口港务局公安处、11科(长航宜昌、九江、黄石、铜陵、芜湖、马鞍山、南京港务局及长江航务工程局、青山船厂、金陵船厂、长江航道局保卫科)及宜昌船厂保卫股。至此,基本理顺了早期的长航公安管理体系。

  1953年2月15日,长航局接到中南公安部紧急通知:“准备一条专用船,做好中央首长乘船的安全保卫工作。”这是长航第一次接受中央首长专船警卫任务,于是迅速成立船舶保卫组和码头保卫组,分别开展审定专用船和码头的清理工作。船舶保卫组由经保处第一处长岳盛光负责,选定“航川”轮为中央首长乘坐专用船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。码头保卫组由第二处长马克逊负责,对二、四、五码头严格清查,要求水手昼夜值班守卫。2月18日清晨,“航川”轮停泊在四码头待命,保卫干部佩戴袖章在船上分段守卫。上午9时凯时国际优质运营,主席登上“航川”轮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。“航川”轮驶往武昌中华路码头;毛主席登岸后凯时国际优质运营凯时国际优质运营,“航川”轮开回汉口待命。下午3时,“航川”轮又奉命到中华路码头。毛主席登上“航川”轮,问中央公安部长罗瑞卿:“长江的公安工作你怎么管?”罗回答:“长江已有公安保卫部门,准备成立一个长江公安局,统一管理长江。”毛主席点头赞许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。“航川”轮行驶到五码头,毛主席一行离船登岸。第一次专船警卫任务圆满完成。

  新中国成立之初,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不甘心失败,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。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,挫败奸商的破坏捣乱,国家决定从四川调运粮食,支援华东地区凯时国际优质运营,以稳定市场和平抑物价。

  为加强川粮东运的安全保卫工作,长航局公安处成立由1名处长、2名科长、12名公安保卫干部组成粮食运输保卫小组,要求有关港航单位的公安保卫部门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、护航队抽调足够力量,专门负责川粮东运的安全保卫工作。首先对参加运输粮食的船舶和调度、货运、港口囤驳、作业区等要害部门进行审查清理凯时国际优质运营,对不适合的人员进行调整调离。其次是建立健全运粮船舶治安保卫委员会(组)凯时国际优质运营,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参加护航。保证了川粮东运的顺利完成。

  1953年9月22日,奉政务院财经委之令,邮电部所属各江、海岸电台交由交通部统一管理,称为航务电台。1953年10月8日,长航局接管镇江、南京、安庆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、芜湖、汉口、九江、长沙、宜昌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、重庆及万县等十座江岸电台。上海江岸电台由上海港务局接管。1954年10月—1955年1月,长航局与公私合营后的民生轮船公司等签订合约,对船舶电台实行统一管理,改变了多方负责、不便管理的局面。1954年底,长江拥有60余座船舶电台。1955年,交通部拨出专款购置电报机。1956年,新增船舶电台42座。至“一五”末,拥有船舶电台198座,汉申间12个港口设置江岸电台,对船舶开放高频电报业务凯时国际优质运营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。1957年前后,长航局多次下发文件,对无线电台设置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、通信和安全保障作出了具体规定。

  1954年以前,长江有线长途通信基本依靠邮电部门提供凯时国际优质运营,无法满足航运需求。国家鼓励发展专用通信,交通部1954年指示加强电信工作。长航局出台第一个电信发展初步规划,提出修建重庆至上海沿江自建线路凯时国际优质运营,借助邮电部门长途通信干线杆路,采取租杆挂线的方式凯时国际优质运营,建立长江航运有线年,交通部和邮电部达成协议,由交通部投资,在汉申邮电架空明线毫米铜线一对,从汉口经黄石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、九江、芜湖、南京至上海,全长1 088千米,引至沿江各主要港口,作为航运调度专线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。加挂线路产权归交通部,支付租杆挂线和代维费用。两部间首次成功合作,既节省了投资,避免了重复建设,又较快解决了航运通信严重落后的问题。

  1955年5月,交通部批准建设汉渝加线工程,在邮电汉渝干线毫米铜线千米。“一五”时期,为适应川江航运发展凯时国际优质运营,在川江狭窄河段的上、下信号台之间凯时国际优质运营,建设了294千米航道有线电话线路,初步解决了川江航道通信问题。汉申和汉渝航运专线建成后,交通、邮电两部协商, 1956年分别在汉申和汉渝间开通三路载波电话设备;汉口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、上海、九江、芜湖、南京分别安装三路终端机,进行电路转接。设备开通后,沟通了长航局至沿江主要港航单位的有线电话。长江在申渝长途载波实线,分别为汉口总调度室和上海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、重庆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、宜昌等22个港站调度室,开通30部选号调度电话,方便了运输生产调度。

  1950年4月凯时国际优质运营,长江区航务局内设航政处,下设船舶科,负责船舶检验工作。1952年下半年凯时国际优质运营,首次建立长江船检垂直管理机构凯时国际优质运营,即长航局机务处设技术检查科,后改称船舶检验科,统一管理长江干线月起,长江各港船检机构与港航监督室合并,改称船舶检验组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。长航重庆分局机务科船检组改称分局港航监督科,宜昌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、汉口、九江、芜湖、南京、镇江等港验船组和船检人员,均划归各港港航监督科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。

  1953—1957年,长航局船检部门陆续新订和修订的长江船检规章有:《长江区船舶申请检验规定》(1954)、《长江区船舶丈量申请检验规定》(1954)、《长江船舶装运汽油检验暂行规定》(1954年草案)、《长江区船舶救生设备暂行定额》(1956)。这些规章使船检工作得以正常开展,并为制定配套规范提供了经验。1953年,长江船检部门开展船舶干舷调查,借鉴苏联标准,制定了《长江区钢质船舶干舷核定暂行办法》。首次按风、浪、流等条件将长江航区划分为甲、乙、丙三级,首次按规定勘划船舶载重线标志核发干舷证书,并于1954年起全面开展此项工作,至10月底完成。继而对木质轮驳干舷进行调查,拟订《长江区木质船舶干舷核定试行办法》,1954年10月公布。同时,船检部门加强客船定额检查,重点检查客船救生、消防设备及舵装置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、锚泊设备,保证航行安全。

  20世纪50年代中期,中国开始批量生产适合长江航行的中型船舶,包括“民众”、“江峡”、“人民1”等轮,船检部门都按规定逐一验收,保证造船质量。

  1954年8月,交通部海运管理总局发布《船舶蒸汽锅炉和主蒸汽管的技术监督规程》等4个技术规则和规程。1957年,交通部船舶检验局首次颁发《木制、钢质救生艇验收标准》。1953年,交通部公布《船用救生衣、救生圈规格标准的暂行规定》,1956年6月,交通部颁发《船用救生衣、救生圈规格标准》凯时国际优质运营,长江船检部门到各生产厂家,对救生衣和救生圈进行外观检验和浮力试验。通过检验凯时国际优质运营,促使生产厂家保证质量,这是中国船用产品检验的开端。

  1957年9月10日,交通部明确船检部门是船舶设计图纸资料的技术审查和批准部门。上海、南京、武汉、重庆等地船检部门,陆续实行对船舶设计图纸的审批和驻厂检验制度,开展船舶建造检验工作。

  新中国成立初凯时国际优质运营,长航局机关内设卫生管理部门;1952年10月成立长航局卫生处。在沿线职工较集中的港口、工厂、机关、学校、航道段及宿舍区等处,建立门诊部、卫生所、保健站;在10艘直属客班轮建立保健室,设专职保健员;对拖轮或20~30名船员的船舶配发保健箱。在沿江各主要城市筹备建立职工医院。

  1952年,在长航局上海分局卫生所的基础上,组建上海长航医院。1954年,汉口长航职工医院建成,开设病床120张,工作人员121人,其中医师21人,护士50人。除完成门诊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、住院病人的治疗任务外,接管卫生行政工作,领导全线卫生工作,拟定防病治病工作计划,对在汉5 000余名职工进行了健康检查凯时国际优质运营。

  1954年4月,宜昌长航医院成立;1955年更名为“宜昌港务局职工医院”,隶属长航局,经费由局卫生处统一下拨。1956年,民生公司合并到长航局后,船舶增加到27艘,为保障船员、旅客身体健康,开展船舶卫生防疫工作,长航职工医院组建了船舶保健站,即卫生防疫站的前身凯时国际优质运营,面向船舶开展预防保健、掌握疫情、培训船医等工作。

返回顶部
Copyright 2013 凯时国际APP登录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